天旋地转、头重脚轻、站也站不住,哎呦……怎么莫名其妙就晕了呢?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觉得自己只是“低血糖”,休息一下,喝点糖水就好。
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专家团队表示,头晕、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这些症状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多种疾病!
“晕”的具体分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头昏≠头晕≠眩晕
头昏、头晕、眩晕都有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外在表现。其中,眩晕和头昏、头晕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旋转感。
·头昏
阵发或持续性的大脑不清晰感,看东西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或者出现头昏头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头昏一般不是病态,而是生理状态,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疲劳、长时间加夜班等都容易导致头昏。
·头晕
头晕的常见表现是走路不稳,眼花,同时伴有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如患上心血管疾病、发烧、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和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患者经常会感到头晕。
·眩晕
表现为视物旋转或向一侧移动,或者感觉自身旋转,也可有摇摆不稳、波浪起伏、跌落感等,常伴有恶心症状。严重时还出现呕吐、多汗、血压波动等自主神经症候。
国外曾报道,眩晕居门诊常见症状的第2~3位,在普通人群中,眩晕的患病率为20%~30%,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其中50%~60%的老年人有眩晕症状,而在老年门诊中,眩晕的比例达到81%~91%。
眩晕是怎么发生的?
人体的平衡是由前庭觉、视觉和本体感觉这三个系统相互作用,通过周围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和整合而维持的,其中前庭系统起到主导作用。
从前庭终末感受器至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任何损伤,如炎症、出血或缺血均会导致眩晕发作。
眩晕不是小病,需要引起重视
眩晕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眩晕,起源于小脑、脑干等的前庭症状归为中枢性眩晕,而起源于内耳或前庭神经的症状归为外周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与脑部疾病例如脑梗塞、脑出血、脑肿瘤、脑炎、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等有关系,其发作持续的时间较长,可达数日甚至数周,常伴头痛、视矇、肢体乏力等症状,眩晕症状一般不随脑部或者身体姿势变化而加重。
外周性眩晕比中枢性眩晕发病率更高,常见的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即“耳石症”)、梅尼埃病(即常说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前庭神经炎等。外周性眩晕大多是良性、可治疗的。
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包括——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又称为耳石症,约占整个眩晕疾病的20%~50%。
主要症状为头位改变时出现旋转性眩晕,一般持续数秒到数十秒,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常见诱发眩晕的头位/体位改变,包括起床、躺下、床上翻身、弯腰、低头或抬头等。
耳石症是如何引起的呢?我们内耳感受平衡的前庭器官包括囊斑系统和半规管系统,正常情况下耳石存在于囊斑表面,为碳酸钙结晶。
头颅外伤、感染、内耳疾病、老年性退行性疾病等均可引起囊斑的损伤,从而导致耳石从囊斑脱落,脱落的耳石可游走或沉积在半规管内。此时,头位改变引起的耳石运动对神经结构产生异常的刺激,从而导致异常的平衡感受,出现眩晕,临床上表现为体位改变诱发眩晕。
2、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以特发性内耳膜迷路积水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属于发作性眩晕疾病,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临床发病女性多于男性,40~60岁高发。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3、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元炎系因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性疾病,为末梢神经炎的一种,病变发生在前庭神经节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位。前庭神经炎目前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的前庭神经疾病。
眩晕发生时会出现眼球震颤,伴有恶心、呕吐。
眩晕如何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
多数眩晕疾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得以控制,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耳石复位和前庭康复等几个方面。
对于眩晕患者,第一条是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这有助于减少眩晕发作。
常见的治疗眩晕的药物包括敏使朗、金纳多、氟桂利嗪等,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个体化治疗。
如确诊为耳石症,耳石复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前庭康复治疗对前庭功能紊乱,如低下或亢进导致的眩晕如前庭神经炎,有较好的效果,并且越早康复训练,效果较为显著。
·手术治疗方法
周围性眩晕的外科治疗主要针对诊断明确、难治性眩晕患者和药物以及康复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者,可缓解眩晕症状,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根治眩晕的效果。
涉及到外科治疗的眩晕疾病大体包括梅尼埃病、耳石症、外半规管瘘、上半规管裂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1、梅尼埃病的外科治疗
多数梅尼埃病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其眩晕症状可得到较好的控制,但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眩晕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这些情况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有以下几种手术方式:
1)内淋巴囊手术:对听力和前庭多无损伤,破坏性较小,主要用于早期梅尼埃病,多数学者倾向于把内淋巴囊手术作为梅尼埃病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
2)三半规管阻塞术: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殷善开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的一种治疗梅尼埃病的术式,其优点是创伤小、眩晕控制率高。
3)前庭神经切断术:旨在通过切断神经消除异常的前庭传入,手术完全破坏前庭功能,对听力可能产生影响。适用于经保守治疗、鼓室内用药、内淋巴囊手术无效的患者。
4)迷路切除术:完全清除患侧前庭外周感觉器,以阻断患侧前庭神经冲动信号的传入,达到治愈眩晕的目的,适用于无实用听力、各种治疗方法无效的末期患者。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绝大多数患者均可采用耳石复位、习服训练等治疗得到缓解,只有极少数患者需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诊断明确、受累半规管肯定、反复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难治性患者,可考虑责任半规管阻塞等手术治疗。
3、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手术原则是填塞上半规管或封闭骨质缺损,手术方法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
4、慢性中耳炎伴眩晕的外科治疗
慢性中耳炎本身即为手术适应症,如伴迷路瘘管,手术同期处理。
5、其他眩晕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其他难治性周围性眩晕包括:外伤或药物导致的单侧前庭功能障碍、不明原因的单侧外周性眩晕。如诊断明确,根据患者听力情况可选择前庭神经切断术或各种迷路切除术。
总之,外科治疗也是眩晕疾病一种有效手段,但需要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等前提条件,并且根据疾病和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法。